新开游泳池的运营需要系统化管理水质、设备和安全,以下从药剂选择、设备配置到日常维护的完整方案,助您快速上手:
儿童泳池:改用无氯消毒剂(如溴制剂),减少刺激性。
海水泳池:使用专用防腐蚀药剂,避免氯与盐水反应生成有害物质。
高温天气:增加杀藻剂频率,配合紫外线杀菌设备。
注水与曝气:
注水至设计水位,开启循环泵曝气24小时,去除管道内杂质。
调节pH值:
测试初始pH值,若<7.2,缓慢加入碳酸钠至7.2~7.8。
消毒预处理:
按2mg/L投加三氯异氰尿酸,循环过滤2小时,检测余氯稳定在1~3mg/L。
灭藻处理:
投放硫酸铜(公共泳池)或专用灭藻剂(私家泳池),静置后吸污。
循环系统:确保水流覆盖所有区域,无死水区(流速0.3~0.5m/s)。
安全设备:测试救生杆、救生圈浮力,确保救生员视野无遮挡。
水质检测:早晚各测一次pH、余氯,记录数据。
表面清洁:用叶网清理漂浮物,池刷擦拭池壁。
设备巡检:检查水泵运行噪音、吸污机密封性。
吸污深度清洁:全池吸污,重点处理排水口周边。
药剂补充:按需补氯、调节pH,更换紫外线灯管(累计使用1000小时)。
藻类爆发:立即停用泳池,投放高浓度灭藻剂,循环48小时后检测。
余氯超标:暂停消毒剂投加,加大换水量(每日换1/3池水)。
溺水救援:救生员30秒内响应,使用救生杆/圈施救,同步启动急救流程。
药剂采购:批量购买消毒剂、絮凝剂,选择大品牌性价比款(如强氯精选河北厂家)。
设备租赁:临时活动泳池可租用移动式硅藻土滤缸,节省初期投入。
节能技巧:夜间开启热泵谷电蓄热,降低加热成本30%以上。
新开泳池的运营核心在于水质稳定与安全合规。建议:
建立水质日志:记录每日药剂投加量、检测数据,便于追溯问题。
定期培训员工:救生员需持证上岗,掌握心肺复苏(CPR)技能。
预留升级空间:提前规划管道,方便未来加装紫外线或臭氧设备。
通过科学管理,新泳池可快速进入良性运营,打造安全、舒适的休闲环境!